味道
刚刚翻找资料时,偶然在共享链接里发现前几年的投稿作品。当时成绩揭晓时,知道自己落榜,有些许失落。那时候赌气地把打印好的文章丢在一边,现在也找不回了。偶尔会感叹作品的遗失,却没想到它以电子的形式,留在了我和友人的面子书聊天室。隔了3、4年,再度阅读,终于理解了落榜的理由。任何的结果皆有它的缘由,我先不说什么,把一字不改(错别字也不改)的文章发上来给大家看看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不知道各位,是否理解了我上文说的“落榜理由”?
文章的本质,应是取其繁琐的精华。空有华美词藻,而无核心的文章,注定是作者个人的自怜自艾。冷静后,仔细阅读自己的作品,不难发现这个问题。我之前赌气的反应,让我错过了问题的本质。希望未来的自己,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,能写出返璞归真的文字。
(其实已经默默朝这方面走去了,不是吗?)
欢迎各位和我分享你们对此文章的阅后感: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这里再加些自己当初写《味道》某些片段的后记:
此文的第二段,第四段内容都是我的真实回忆。当时初一,我的朋友仅有小学同升上初一班级的一人。她没来时,我一个人呆在课室觉得挺无聊,就会走到旁边的天桥。6点45分的天空,灰暗沉沉的,天像是要塌下来似的。可是那么巧,远方有海。是海啊!象征自由的海。而冰冷刺骨的寒风,真的会随机吹到我脸上。
第四段,背景发生在我所有高一,高二时期。理科生做完实验后,整个校园都没人了。我也是一个人默默地步上楼梯,通往另一栋楼,经过图书馆,再走下楼梯,步出校门。这是写出来很短暂的路程,我走的时候却很漫长。当时北楼三楼的学生,经常会忘记关班门,我周到那里时,风会把门吹开。我真的能闻到木头的味道,也许是一个人的原因,也许是环境过于寂静,课室散发出来的木头味道,真的让人感到一种不真实的迷茫。
“一种烈日暴晒过的石板地发出的味道,掺融了寂寥,伴随我度过了漫长的备考日子。”这发生在图书馆外的走廊。我真的强烈建议每个人在下午3,4时,太阳暴晒的那段时候,一个人静静地走这条走廊。你会发现地板反映的阳光过于强烈,在这种刺眼的白光中,恍惚地想很多事。我总觉得青春文章要加个感情类,才不会体现我的文章那么单薄。因此第五段故事的主人公,来自电影《情书》的内容,请各位不要错认为他是现实中的人。
最后第二段,是发生在我初三下午补课。这真的是我亲身体会的事情,把它转变为文字,永久地记录着,真的是一种幸福的事。
希望大家能和我分享对《味道》的阅后感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《味道》
我一直有个很奇怪的习惯。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偶像剧时,荧幕上光彩的主人公总把我衬得单调,我没有办法通过某一件看得见或是听得见的东西,勾起往事的回忆。却稀奇的,会因为某种熟悉的味道,喝下醉生梦死这杯酒,与往事做场宿醉。每次有大风吹到我脸上,或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,我都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过去的,或许是久远到我自己都忘了的时刻,然后有种恍恍惚惚怅然若失的感觉。有些味道真的有记忆 ,一窜进鼻子就好像可以感受那画面。
我刚升上这所学校时,课室被安排在五楼。我的课室外有一道长长的走廊,连接着另一栋大楼的美术室。我初一时由于搭乘邻居车子,很早到校,在还是黑暗的校园里,经常一个人在那里吹海风。走廊上的扶手,装了一个手制风车。每次风起,伴随着我被风撩起的头发,还有的是不停转动的风车,小小的,巧巧的。眺眼望去,会看到远处的吉里望海滩,浪潮会有节奏的,跟随他的心跳缓慢地落在海滩上。我隔得太远,闻不到那种带着海咸味的空气。迎接我的,常常是毫无来由的,突起的大风,在潮湿的清晨,带给我满脸刺骨的冰凉。
体育节时老师在教完课程后,会让学生自由活动。男生都跑去篮球场打篮球了,其余的女生或三或两凑在跑道边缘,这时候的我,总是静静地坐在树荫下,闻着香樟树落叶夹杂泥土的味道,懒洋洋地吹着温柔干燥的风,起伏的蝉鸣声和树叶响动的沙沙声掺杂着周围人时断时续的低语,和友人正一起伸长脖子望着那颗高高飞起的篮球,阳光就直直的落到了眼睛里,酸涩的感觉怎么挡都挡不住。操场上不知挥洒多少热血青年的汗水,那些汗水会不会蒸发成水蒸气,给我们青春的落寞下一场雨?
我当时是跳班生,必须在两年内完成初中三年的课程,还不外加各种复习,因此常常加课。当我终于可以离校回家时,校园里的学生几乎走完了,只有宿舍生还在中场打篮球。触目所及,其余课室都上锁了,课室内空无一人,木桌木椅上没有任何书本,只余下地面上的几张纸张。没有人的课室看起来死气沉沉,却也无意外的,能闻到、感受到比平日更为浓郁的木头味道,充斥在鼻间。我站在空无一人的走廊上,望着窗内万籁无声的课室,寂寥漫无声思地像洪水包围我,就好像我在森林里迷路,唯一记得的也就是起点做了记录的树木,可此刻在我最需要他时他却在我不知道的地方。在这样的情绪里独自走出校门,一种烈日暴晒过的石板地发出的味道,掺融了寂寥,伴随我度过了漫长的备考日子。
余留在记忆里的味道,还有带着阳光味道的白衣少年。年少青涩的暗恋,被反反复复写在日记上,浓稠的笔墨味配上牛皮纸的原木味,渗透了少女的百般心头滋味。记忆力,我总是默默地跟随他的脚步,最后留在脑海里的大部分都是他的背影。偶尔有风吹来,带来他衬衫的味道。他集合了所有我喜欢的因素,白皙的皮肤,矮小的眼睛,我从来没办法找到完美的词语去贴切地形容他,直到我后来无意间读了岩井俊二的《情书》。那就是了。这是我第一次从书中找到共鸣,他就是我生命中的藤井树。而我从来没想过故事中的遗憾也会发生在我身上。离别时他问我,“你是不是有认真地喜欢过我?”,如果一切倒退,我会选择回答,“那又如何呢?”而不是因心事被戳穿,只只语语地一笔带过。
下午留校补课时,闷热的空气使我昏昏欲睡,哗啦啦吹动的风扇卷起书页的一角。偶尔有小虫爬过笔尖,笔尖与纸张的亲密接触发出沙沙的摩擦声。有时不听课望向窗外,高大的香樟树挡住了骄阳,破碎的树缝里布满了黄金,阳光穿透树冠倾泻我的座位,同时也折射了我的水瓶,眩目刺眼。暖风将黄花酿在空中,熏来了熟悉的气息。
仔细回想,我的青春没有太多嘻哈打闹,更多的是支离破碎的片段,他们寂静无声,带着特有的气息,一点一滴渗透我的生命。每当季节交替的时候,空气里就有种特殊的味道,让人一瞬想起某年某月的这时候。我问了很多人,他们都闻不到,也不知道为什么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不知道各位,是否理解了我上文说的“落榜理由”?
文章的本质,应是取其繁琐的精华。空有华美词藻,而无核心的文章,注定是作者个人的自怜自艾。冷静后,仔细阅读自己的作品,不难发现这个问题。我之前赌气的反应,让我错过了问题的本质。希望未来的自己,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,能写出返璞归真的文字。
(其实已经默默朝这方面走去了,不是吗?)
欢迎各位和我分享你们对此文章的阅后感: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这里再加些自己当初写《味道》某些片段的后记:
此文的第二段,第四段内容都是我的真实回忆。当时初一,我的朋友仅有小学同升上初一班级的一人。她没来时,我一个人呆在课室觉得挺无聊,就会走到旁边的天桥。6点45分的天空,灰暗沉沉的,天像是要塌下来似的。可是那么巧,远方有海。是海啊!象征自由的海。而冰冷刺骨的寒风,真的会随机吹到我脸上。
第四段,背景发生在我所有高一,高二时期。理科生做完实验后,整个校园都没人了。我也是一个人默默地步上楼梯,通往另一栋楼,经过图书馆,再走下楼梯,步出校门。这是写出来很短暂的路程,我走的时候却很漫长。当时北楼三楼的学生,经常会忘记关班门,我周到那里时,风会把门吹开。我真的能闻到木头的味道,也许是一个人的原因,也许是环境过于寂静,课室散发出来的木头味道,真的让人感到一种不真实的迷茫。
“一种烈日暴晒过的石板地发出的味道,掺融了寂寥,伴随我度过了漫长的备考日子。”这发生在图书馆外的走廊。我真的强烈建议每个人在下午3,4时,太阳暴晒的那段时候,一个人静静地走这条走廊。你会发现地板反映的阳光过于强烈,在这种刺眼的白光中,恍惚地想很多事。我总觉得青春文章要加个感情类,才不会体现我的文章那么单薄。因此第五段故事的主人公,来自电影《情书》的内容,请各位不要错认为他是现实中的人。
最后第二段,是发生在我初三下午补课。这真的是我亲身体会的事情,把它转变为文字,永久地记录着,真的是一种幸福的事。
希望大家能和我分享对《味道》的阅后感。
评论